激發活力 突顯成效 三航局勞模創新工作室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中交集團工會聯合會、上海市總工會和三航局黨委的領導下,三航局工會始終將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作為工會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具體舉措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有力抓手,以“創建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為工作思路,持續放大勞模品牌效應、激發創新活力。
集智攻堅,高起點規范高標準推進
碧波萬里的東海,一座座海上風電設施正加緊施工,源源不斷地為長三角輸送清潔能源。大規模建設的背后,汪冬冬創新工作室功不可沒,他們在海上風電灌漿技術領域實現成果轉化,形成優固特品牌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果轉化規模累計超3億元,在清潔能源領域打響了三航品牌。
在三航局,像這樣在各自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還有許多。創新工作推進過程中,三航局建立起了由黨委領導掛帥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政主導、工會組織、部門配合、勞模掛帥、職工參與”的工作格局。在兩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于2014年印發了《中交三航局勞模(工匠、先進)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2021年進一步修訂完善。
三航局工會在創建工作上堅持做到明確“七有”標準、目標任務、考核要求,特別自我加壓制定退出機制,最大程度激發工作室的創新活力。自創建以來,三航局28家創新工作室承擔了工程技術攻關項目130余項,70余項創新成果在國家級、省部級重大工程中亮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勞模領銜,弘揚勞模精神培育人才
在港灣院,一段勞模工作室接力孵化創新工作室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在勞模王成啟的帶領下,一批年輕專業技術骨干脫穎而出,工作室中接連孵化出了由吳鋒和馬振江領銜的“新型結構創新工作室”和“智慧工程創新工作室”兩家上海市職工創新工作室。
依托工作室平臺,各類貼合企業需求的成果不斷涌現,各創新工作室共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80余項,發表技術論文120余篇,獲得國家專利50余項,編制規范和工法40多項,對三航局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行了有力補充。更為可喜的是,三航局技術人才梯隊得以成型,目前已涌現4名“全國技術能手”、1名“全國交通技術能手”、5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上海工匠、南京工匠、寧波工匠、連云港工匠各1名,另有200余人獲得技能等級晉升。
形成矩陣,建立聯盟發揮更大效能
經過九年多的實踐和探索,三航局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鞏固中不斷成長,在創新中不斷壯大。目前,共有局級創新工作室28家,其中,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家、中交集團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3家,其他省部級勞模創新工作室21家。
一個圍繞主業不斷創新的工作室矩陣正在逐步成型,三航局工會目前通過定期召開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推進會,積極搭建交流平臺,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技術壁壘,填補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協作推進的空白點,增強重點領域重點專業的集群效應。
面向未來,三航局工會正著力打造創新工作室聯盟,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創建局面,實現“1+1>2”的創新效能,持續擴大這項工會品牌工作的影響力,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和創新環境,努力將其建設成為解決生產難題的“新陣地”、推動技術創新的“新利器”和培養技能人才的“新課堂”。
上一條: 公規院舉辦第二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大賽
下一條: 小鋼管護住了“豆腐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