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蝶變”——一公局集團沿印松項目產業工人紀實
“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鄧永付是沿印松項目控制性工程李家寨隧道一名開挖工,他曾經是靠政府和村民救濟的貧困戶,是一名工作單一的農民工,但憑借著對工作的熱情和不懈努力,他從最初的普工做起,逐步成長為新時代產業化工人的代表。在沿印松項目,像鄧永付這樣的工人還有很多,他們是沿印松推行產業化工人的第一批受益者,每一個人都磨拳霍霍,爭做新時代產業化工人。
順應時代,產業化工人勢在必行
黨的十九大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一項關系全局的戰略考量。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任務、新要求,面對這些新的形勢,我們更要在工程建設中提高建設質量,綜合考慮,全面發展。在這一進程中,產業化工人承擔著義不容辭、舍我其誰的重要責任。
“產業化工人”這一概念在沿印松項目提出已半年有余,期間項目雖然在培訓、待遇等方面增加了不少的投入,但整體的施工安全和質量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總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同時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水平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訓練有素的產業化工人隊伍,成長與培育的過程既艱辛又欣慰,如果品質工程想要真正取得實效,那么產業化工人的道路勢在必行!
精準培訓,打造產業化工人隊伍
進入李家寨隧道施工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集體檢中心、安全體驗、質量體驗、事故警示教育中心、工人超市等為一體的產業化工人培訓基地。工人進場后利用培訓工具箱進行身份錄入,然后在體檢中心進行體檢,體檢合格后工人們就要經過為期幾天的培訓、實操,考核合格后,才能順利“出師”,領取“上崗工卡”。
上崗過程中,考核采用駕照積分制對工人進行管理,對于表現突出的個人、施工班組進行獎勵,發放積分兌換卡和優秀班組流動紅旗,積分兌換卡可到工人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對于違章工人根據違章情況扣除相應的積分,積分為零時暫停施工,重新發回產業化工人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培訓、考核通過方能繼續進場作業。
人文關懷,讓工人更有尊嚴
“在之前的工地,一天下來鞋子褲腳基本滿是灰土,工作強度也很大,現在不僅沒有以前那么累,人也更精神干凈了,下班還能騰出精力到培訓基地充充電哩!” 沿印松第六項目部李家寨隧道一名90后年輕工友這樣說道。
幾名90后工人表示,和叔伯輩多在臟亂差隧道施工不同,李家寨隧道一直致力于隧道標準化施工,洞內空氣質量也一直保持良好,雖然有轉型壓力,但大家都想成為更高層次的技術工人。
工人住宿、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整潔的工人宿舍、規范的食堂、標準的多媒體室、舒適的休息室等等,應有盡有。
積分制的推行大幅度調動了工人的積極性,每天到超市兌換生活用品的工人絡繹不絕。據悉,每天只要按照標準規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施工,遵守勞動紀律,每人都能領到1-3分積分兌換卡,甚至更多,日常生活用品每人每月都能兌換到十幾種,滿足了工人們日常生活、工作需求。
“6S”管理,打造班組標準化
班組作業標準化通過班組“6S”、“三階循環”進行“穿透”管理,旨在讓細節成為一種習慣,讓標準成為一種要求,讓精益化盡在眼前,力促打造品質工程。
“6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工作環境干凈、整潔、無煙,物品排列整齊、明確數量,機械、工具合理固化,設置專門的工具存放箱、區域標識牌,完善安全教育區、集中休息區,實行常態化安全督察。
“三階循環管理”以日循環、周循環、月循環為抓手,將班組長納入項目標準化建設管理體系中,堅持班前檢查、班中巡查、班后清理、總結,以月度安全生產例會為載體,進行工作布置、總結、考核情況通報,形成閉合管理。
多方共贏,助力品質工程建設
近日,在沿印松項目全線控制性工程李家寨隧道突破2000米大關之際,項目公司對第一批產業化工人進行了回訪,大家反映非常熱烈,“環境比以前好多了,非常溫馨,有家的感覺”、“以前從來沒感覺受重視過,現在感覺我們的社會地位都高了”、“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別的工地都打電話讓我過去呢”、“干了這么多年,第一次有了歸屬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氛圍甚是融洽。
產業化工人的推行,大幅提升了工人的職業技能,培養了工人的工匠精神,降低了違章率,優化了班組標準化建設,方便了項目施工質量及安全管理,為品質工程建設推波助瀾。